Image
Image

媒體聚焦工程北米|《黑龍江日報》頭版頭條刊發智能技術撐起“活米產業集群”


編輯:2024-01-14 00:00:00

        編者按:由哈爾濱工程北米科技有限公司承擔的首批黑龍江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活性留胚米智能加工技術產業化初始階段建設”項目通過黑龍江省科技廳組織的驗收。

      工程北米作為黑龍江省專注于水稻加工高端裝備的高新技術企業,獲批建設“黑龍江省工程北米水稻適度加工智能科技技術創新中心”和“黑龍江省水稻適度加工產業技術研究院”,形成了集技術研發、設備研發、活米生產、品牌運營、基地建設于一體的運營模式,開創了以工程北米為核心的中國“活米產業集群”。

4e8f2e78ea12163a7347f91b140f5c72.jpeg

以下為報道原文:                      

      在哈爾濱工程北米科技有限公司建設的國內首個稻米適度加工示范園區的生產車間,活性留胚米智能加工生產線正在緊張作業,“國內十余個品牌的有機胚芽米都是在這里生產的。”團隊負責人李冰告訴記者,“這條生產線是工程北米承擔的黑龍江省首批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活性留胚米智能加工技術產業化初始階段建設”成果。”    

日前,該項目通過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驗收。項目實現稻谷留胚率95%,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依托該項目成果,工程北米還開創了以其為核心的中國“活米產業集群”。
加工“營養黃金”技術超越日本
      留胚米也稱胚芽米,是指通過現代加工工藝,保留胚芽部分的精制大米。胚芽只有整個大米重量的2%-3%,卻包含大米66%以上的營養物質,被譽為“營養黃金”。日本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始吃胚芽米,其留胚加工技術可使稻米留胚率達到80%,居全球領先。然而由于胚芽十分微小,一般生產工藝難以識別和剝離,使得中國市場少有真正的胚芽米大量銷售。
      團隊在2012年開展水稻育種機自動化改造項目時首次聽說了留胚米這個新事物。當時只有日本有相關加工設備,國內還處于概念階段,加工設備更是空白,于是團隊在哈爾濱成立了工程北米科技有限公司。
      萬事開頭難:研發缺少資金,公司舉步維艱。“2015年團隊獲得來自省科技廳支持初創企業的30萬‘風投’,使公司在*艱難的時候活了下來。”團隊回憶道。團隊在國內首次將人工智能、大數據、視覺識別和工業互聯網技術應用于水稻加工領域,歷經10年科技研發,突破了粗纖維精確剝離技術、胚芽智能識別技術和加工數據與加工工藝精確匹配技術等一系列關鍵術。  
通過與華為緊密合作,團隊成功將人工智能研究成果應用于稻米加工檢測,研制的活性留胚米智能加工生產線實現加工減損5%的突破。經權威機構鑒定為:已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產品獲得黑龍江省重點領域首臺(套)創新產品獎勵,獲得華為在水稻加工領域的首個技術認證,并成為華為昇騰萬里和鯤鵬展翅計劃合作伙伴。
促進減損增效讓飯碗更有保障
      糧食加工減損是全球各國關注的重要問題,促進糧食加工減損增效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     
    “傳統水稻加工原理是剛性擠壓層疊碾磨,米粒在相互作用力下實現去皮碾白。這一過程造成了5%的損失,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去除糙米皮層的同時,將胚芽*大完整度地保留。”團隊表示。
      團隊基于胚芽特征,研發米粒實時檢測技術,其視覺檢測準確率能夠達到97.2%。針對加工過程中不同米種、米型摻雜在一起形成的密集粘連問題,團隊摸索搭建出分割模型,實現單米粒的檢測提取,讓每一粒米都能被“看得見”。在此基礎上,團隊研究個性化碾磨程序,使每一粒米經過多道數百次的輕柔碾磨,*終達到了留胚率及胚芽完整度95%以上。目前,公司已獲得相關知識產權70余項。
      
活性留胚米智能加工生產線可實現加工減損3%~5%,新技術的應用可為全國水稻每年在加工環節減損59億斤,相當于600萬人一年的口糧,助力國家糧食安全。
革命性技術 撐起新產業集群
      今年5月,工程北米與哈爾濱市方正縣共建的國內首個稻米適度加工示范園區投產,引來了眾多嬰幼兒輔食品牌。目前,工程北米已為“秋田滿滿”“寶寶饞了”等國內數十個品牌代加工有機胚芽米,2023年加工量超過3000噸。     
      作為黑龍江省專注于水稻加工高端裝備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工程北米獲批建設“黑龍江省工程北米水稻適度加工智能科技技術創新中心”和“黑龍江省水稻適度加工產業技術研究院”,形成了集技術研發、設備研發、活米生產、品牌運營、基地建設于一體的運營模式,開創了以工程北米為核心的中國“活米產業集群”。     
目前,工程北米與中國供銷社和北大荒集團合作,使胚芽米數字化加工新技術逐步覆蓋黑龍江省主要水稻主產區。2023年公司為用戶實現經濟效益超過5億元。 
“從*初的一個念頭,到現在技術產品實現量產轉化,公司成長的每一步都離不開省里的大力扶持。”團隊表示,2018年在獲得黑龍江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立項后,公司獲得了黑龍江省新產業投資集團青睞并獲得850萬元投資,使處于發展關鍵階段的工程北米獲得“火箭助推”,技術得以快速轉化,產品也得到了行業認可。公司相繼獲得了省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省專利優勢示范企業、省專精特新企業、省數字化標桿企業等榮譽。   
團隊透露,“目前產業園年加工能力為2萬噸,今年,業務將從代加工胚芽米,拓展到用胚芽米加工速食米飯、速食米粥和嬰幼兒米粉等系列產品,提升稻米加工產品附加值。”     
團隊表示,“未來,工程北米將立足龍江,面向全國,大力開展水稻適度加工科技創新、技術服務、人才培養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為我國糧食安全貢獻科技力量。”
(原文完)



      近幾年,工程北米先后受到了中國青年報、學習強國、中國科技網、黑龍江電視臺、黑龍江網、生活報、哈爾濱新聞網、極光新聞 、騰訊新聞等多家權威媒體和主流視頻平臺的關注,進行了*、多視角報道。2023年是工程北米把握市場機遇的關鍵之年,面對全新的機遇和挑戰,工程北米充分展示出了在水稻精深加工領域的技術領先優勢和專業服務能力,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2024年工程北米將繼續用科技賦能,進一步為國家糧食安全和人民健康保駕護航!

c4f3c0d1bbbcb89dbf5f5dcaddee0056.png?


媒體聚焦工程北米|《黑龍江日報》頭版頭條刊發智能技術撐起“活米產業集群”


編輯:2024-01-14 00:00:00

        編者按:由哈爾濱工程北米科技有限公司承擔的首批黑龍江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活性留胚米智能加工技術產業化初始階段建設”項目通過黑龍江省科技廳組織的驗收。

      工程北米作為黑龍江省專注于水稻加工高端裝備的高新技術企業,獲批建設“黑龍江省工程北米水稻適度加工智能科技技術創新中心”和“黑龍江省水稻適度加工產業技術研究院”,形成了集技術研發、設備研發、活米生產、品牌運營、基地建設于一體的運營模式,開創了以工程北米為核心的中國“活米產業集群”。

4e8f2e78ea12163a7347f91b140f5c72.jpeg

以下為報道原文:                      

      在哈爾濱工程北米科技有限公司建設的國內首個稻米適度加工示范園區的生產車間,活性留胚米智能加工生產線正在緊張作業,“國內十余個品牌的有機胚芽米都是在這里生產的。”團隊負責人李冰告訴記者,“這條生產線是工程北米承擔的黑龍江省首批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活性留胚米智能加工技術產業化初始階段建設”成果。”    

日前,該項目通過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驗收。項目實現稻谷留胚率95%,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依托該項目成果,工程北米還開創了以其為核心的中國“活米產業集群”。
加工“營養黃金”技術超越日本
      留胚米也稱胚芽米,是指通過現代加工工藝,保留胚芽部分的精制大米。胚芽只有整個大米重量的2%-3%,卻包含大米66%以上的營養物質,被譽為“營養黃金”。日本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始吃胚芽米,其留胚加工技術可使稻米留胚率達到80%,居全球領先。然而由于胚芽十分微小,一般生產工藝難以識別和剝離,使得中國市場少有真正的胚芽米大量銷售。
      團隊在2012年開展水稻育種機自動化改造項目時首次聽說了留胚米這個新事物。當時只有日本有相關加工設備,國內還處于概念階段,加工設備更是空白,于是團隊在哈爾濱成立了工程北米科技有限公司。
      萬事開頭難:研發缺少資金,公司舉步維艱。“2015年團隊獲得來自省科技廳支持初創企業的30萬‘風投’,使公司在*艱難的時候活了下來。”團隊回憶道。團隊在國內首次將人工智能、大數據、視覺識別和工業互聯網技術應用于水稻加工領域,歷經10年科技研發,突破了粗纖維精確剝離技術、胚芽智能識別技術和加工數據與加工工藝精確匹配技術等一系列關鍵術。  
通過與華為緊密合作,團隊成功將人工智能研究成果應用于稻米加工檢測,研制的活性留胚米智能加工生產線實現加工減損5%的突破。經權威機構鑒定為:已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產品獲得黑龍江省重點領域首臺(套)創新產品獎勵,獲得華為在水稻加工領域的首個技術認證,并成為華為昇騰萬里和鯤鵬展翅計劃合作伙伴。
促進減損增效讓飯碗更有保障
      糧食加工減損是全球各國關注的重要問題,促進糧食加工減損增效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     
    “傳統水稻加工原理是剛性擠壓層疊碾磨,米粒在相互作用力下實現去皮碾白。這一過程造成了5%的損失,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去除糙米皮層的同時,將胚芽*大完整度地保留。”團隊表示。
      團隊基于胚芽特征,研發米粒實時檢測技術,其視覺檢測準確率能夠達到97.2%。針對加工過程中不同米種、米型摻雜在一起形成的密集粘連問題,團隊摸索搭建出分割模型,實現單米粒的檢測提取,讓每一粒米都能被“看得見”。在此基礎上,團隊研究個性化碾磨程序,使每一粒米經過多道數百次的輕柔碾磨,*終達到了留胚率及胚芽完整度95%以上。目前,公司已獲得相關知識產權70余項。
      
活性留胚米智能加工生產線可實現加工減損3%~5%,新技術的應用可為全國水稻每年在加工環節減損59億斤,相當于600萬人一年的口糧,助力國家糧食安全。
革命性技術 撐起新產業集群
      今年5月,工程北米與哈爾濱市方正縣共建的國內首個稻米適度加工示范園區投產,引來了眾多嬰幼兒輔食品牌。目前,工程北米已為“秋田滿滿”“寶寶饞了”等國內數十個品牌代加工有機胚芽米,2023年加工量超過3000噸。     
      作為黑龍江省專注于水稻加工高端裝備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工程北米獲批建設“黑龍江省工程北米水稻適度加工智能科技技術創新中心”和“黑龍江省水稻適度加工產業技術研究院”,形成了集技術研發、設備研發、活米生產、品牌運營、基地建設于一體的運營模式,開創了以工程北米為核心的中國“活米產業集群”。     
目前,工程北米與中國供銷社和北大荒集團合作,使胚芽米數字化加工新技術逐步覆蓋黑龍江省主要水稻主產區。2023年公司為用戶實現經濟效益超過5億元。 
“從*初的一個念頭,到現在技術產品實現量產轉化,公司成長的每一步都離不開省里的大力扶持。”團隊表示,2018年在獲得黑龍江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立項后,公司獲得了黑龍江省新產業投資集團青睞并獲得850萬元投資,使處于發展關鍵階段的工程北米獲得“火箭助推”,技術得以快速轉化,產品也得到了行業認可。公司相繼獲得了省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省專利優勢示范企業、省專精特新企業、省數字化標桿企業等榮譽。   
團隊透露,“目前產業園年加工能力為2萬噸,今年,業務將從代加工胚芽米,拓展到用胚芽米加工速食米飯、速食米粥和嬰幼兒米粉等系列產品,提升稻米加工產品附加值。”     
團隊表示,“未來,工程北米將立足龍江,面向全國,大力開展水稻適度加工科技創新、技術服務、人才培養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為我國糧食安全貢獻科技力量。”
(原文完)



      近幾年,工程北米先后受到了中國青年報、學習強國、中國科技網、黑龍江電視臺、黑龍江網、生活報、哈爾濱新聞網、極光新聞 、騰訊新聞等多家權威媒體和主流視頻平臺的關注,進行了*、多視角報道。2023年是工程北米把握市場機遇的關鍵之年,面對全新的機遇和挑戰,工程北米充分展示出了在水稻精深加工領域的技術領先優勢和專業服務能力,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2024年工程北米將繼續用科技賦能,進一步為國家糧食安全和人民健康保駕護航!

c4f3c0d1bbbcb89dbf5f5dcaddee0056.png?


Copyright ?哈爾濱工程北米科技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龍采科技集團 

備案號:黑ICP備2022004361號-1